康爱管家-抗癌管家提示:「早上不许吃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最近说的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热议。张文宏医生的这一句话似乎触碰到了传统养生学的逆鳞,与原本观念中的「早餐该吃粥」相违背。
但细读张文宏医生的这一番话会发现,他所表达的观点是:不是不能喝粥,是不能只喝粥,不要吃清淡简单的食物,保证营养和蛋白质才能提升免疫力。
这也给免疫力偏弱的肿瘤患者提了个醒:不能简单化饮食,营养均衡对患者很重要。
为什么早餐不能只喝粥呢?
为何白粥不被推荐成早餐,这得从它本身的营养成分说起。粥的营养成分较为单一,大部分是热量、磷、钾、碳水化合物,仅含有少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成分。 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偶尔几次肠胃不适、胃口不佳时喝粥,以流食的形式摄入食物能够让患者保持能量的摄入。但长期喝粥则不是最佳选择,久而久之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
另外,白米熬煮温度超过60℃就会产生糊化作用,熬煮出成软熟的白米稀饭,其消化速度远快于白米饭,能量得不到控制,无法汲取到其中的营养。
编辑
由此看来,早餐不能只喝粥是告知大家不能只吃粥这样营养成分单一的食物,需要注重饮食搭配,多注重优质蛋白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除了喝粥这一误区,患者在日常康复护理过程中,还遇到过多种饮食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
多喝汤即可补充营养
「营养都在汤里」这句话是不少家庭深信不疑的,餐桌上必不可少鸡汤、筒骨汤、牛肉汤、海参汤、紫菜蛋花汤 术后患者补充营养一定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种汤类,而且常被嘱咐「只喝汤就可,不必吃汤渣」。但事实上,并非多喝汤就可以补充营养的。
以最常见的瓦罐鸡汤为例,每100克的鸡汤仅含有蛋白质1.3克,而鸡汤则含蛋白质20.9克,约是鸡汤的16倍,鸡汤的营养成分远低于鸡肉本身。
编辑
另外,汤喝多了影响患者健康的另一原因在于汤中的嘌呤含量。有研究显示,随着熬煮时间的增加,在营养成分逐渐溶出的同时,肉汤中的嘌呤类物质也会随之增加,在熬汤的8小时内可达到中嘌呤的程度[1]。 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而这里所说的嘌呤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对于痛风的人尽量少喝汤。
所以,多喝汤即可补充营养是一种误区,肿瘤患者正确喝汤的方式应该是既要喝汤也要吃汤里的肉。
误区二
牛奶不补钙,喝了还致癌
牛奶是补钙性价比较高的食物,而牛奶致癌这一说法来源于美国一项实验的错误解读,传言中说牛奶中的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和酪氨酸会致癌,但实际上牛奶中的IGF-1很少,只有长期每天喝近1L牛奶才可能达到风险值[2]。
其次,大多数研究中牛奶的每日摄入量超过600g,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摄入300g奶制品,并不会增加癌症风险。
另外,我国成年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超过 90%,在喝奶后可能会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对于这类乳糖不耐受人群是不是就不能喝牛奶了呢?但事实上,乳糖不耐受并不太影响牛奶营养物质的吸收,考虑牛奶的营养价值,乳糖不耐受人群也可以喝,只需在喝牛奶的同时吃点别的东西或喝舒化奶即可应对。
误区三
清淡饮食等于油盐不进
常常有人对清淡饮食存在着误区,认为清淡饮食就是不吃肉或者油盐不进。但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食盐3~6g,烹调用油量控制在25g~30g,油盐不进是一种极端的想法。
从营养学上来说,清淡饮食应该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对脂肪和食盐的摄入量加以控制。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清淡饮食可采用“一到七”的模式,即一个水果、两盘蔬菜、三勺素油、四碗粗饭、五份蛋白质食物、六种调味品(尽量用醋、葱、蒜、辣椒、芥末等调味品调味)、七杯白开水(每杯 200 毫升)[3]。
误区四
癌症患者忌「辛辣」食物
临床上我们常听医生说,要「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那是否一点辣椒都不能吃呢?
关于癌症和辣椒,有大量的相关研究,但并未有明确的定论, 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部分研究证明辣椒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辣椒素具有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但这类研究多基于细胞和动物实验,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临床试验。
另外,辛辣食物如大蒜,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良好的保健和药物价值,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辛辣食物可以适量吃,通过辛辣食物增进患者食欲,刺激味蕾,帮助患者更好地摄入营养,以更好地康复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识别癌症患者的饮食误区,科学、合理的饮食,保证营养的充足,才会使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本文转自肺癌康复圈(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